-
2025年我國健康服務業預期規模超11.5萬億
2022/5/24 14:06:46 來源:證券時報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對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揮,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右,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同比例提高。在主要發展指標中,《規劃》預期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在2025年超過11.5萬億元。
展望2035年,《規劃》提出,建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衛生健康體系,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完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逐步提高。
《規劃》主要部署了七個方面的任務,分別是: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全方位干預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做優做強健康產業、強化國民健康支撐與保障。
在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上,《規劃》提出,將完善生育和嬰幼兒照護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托育服務網絡,完善社區嬰幼兒活動場所和設施。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單獨或聯合相關單位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研究出臺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鼓勵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提供家庭育兒指導服務。支持“互聯網+托育服務”發展,打造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網絡平臺及直播教室,支持優質機構、行業協會開發公益課程,增強家庭的科學育兒能力。
《規劃》還提出,將促進老年人健康。進一步增加居家、社區、機構等醫養結合服務供給。鼓勵農村地區通過托管運營、毗鄰建設、簽約合作等多種方式實現醫養資源共享。開展醫養結合示范項目,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在做優做強健康產業上,《規劃》提出,將增加商業健康保險供給。鼓勵圍繞特需醫療、前沿醫療技術、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應用以及疾病風險評估、疾病預防、中醫治未病、運動健身等服務,增加新型健康保險產品供給。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管理式醫療試點,建立健康管理組織,提供健康保險、健康管理、醫療服務、長期照護等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包,探索將商業健康保險作為籌資或合作渠道。進一步完善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支持政策。加快發展醫療責任險、醫療意外保險,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托育機構責任險和運營相關保險。
《規劃》還提出,將推進健康相關業態融合發展。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健康新業態、新模式。強化國有經濟在健康養老領域有效供給。推動健康旅游發展,加快健康旅游基地建設。選擇教學科研資源豐富、醫療服務能力強、產業實力雄厚的城市或區域打造健康產業集群。
在強化國民健康支撐與保障上,《規劃》提出,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一方面,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城市醫療集團網格化布局管理,整合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加快推動縣域綜合醫改,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發展。
另一方面,深化相關領域聯動改革。健全全民醫保制度,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按病種分值付費,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規范管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規劃》還提出,將促進全民健康信息聯通應用。依托實體醫療機構建設互聯網醫院,為簽約服務重點人群和重點隨訪患者提供遠程監測和遠程治療。支持醫療聯合體運用互聯網技術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推廣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第五代移動通信(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實現智能醫療服務、個人健康實時監測與評估、疾病預警、慢病篩查等。
轉自:證券時報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英博高至亮兒童奶粉為兒童補鈣,為成長加油
- 下一篇:規規矩矩做酒 明明白白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