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15年全球第一!大國制造凸顯硬核實力
2025/10/20 8:51:49 來源:新華社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每年均超過30萬億元,總體規模已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數據折射出大國制造的硬核實力。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每年均超過30萬億元,總體規模已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數據折射出大國制造的硬核實力。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頂住外部壓力、經受風雨洗禮,家底更加厚實。
規模優勢持續夯實。“十四五”期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制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制造業門類體系完整優勢更加明顯,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0年至2024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7.9%和8.7%。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20年的約140萬輛提升到2024年的1300多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產業基礎更加牢固。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船舶等重點產業鏈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同步形成百余項標準和千余項發明專利,產業基礎薄弱問題逐步緩解,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穩步提升。
如今,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
更多“數得著”“叫得響”的成果持續上新:“嫦娥”落月、“天和”駐空、“北斗”組網,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愛達·魔都號”大型郵輪建成運營,CR450動車組成功下線。
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支撐美好生活:新能源汽車更好開了,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占比達62.1%;智能高效稻麥聯合收割機1分鐘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人形機器人從“舞臺上動起來”正向“家庭里用起來”進化。
中國制造的一次次躍升背后,有堅守實業的汗水,有不斷創新的智慧。
25.7%,這是今年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離不開一家家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一心一意謀主業。
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557家;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去年達124.4萬件……抓住新機遇、煥發新活力,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成就了中國“智造”新風景。
由大向強、攀高向優,開啟新的五年,“中國制造”這張名片將愈發閃亮。(記者周圓)
轉自:新華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國民經濟穩中有進顯韌性——國家統計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
- 啟誠創投與番禺民營創新中心戰略同頻 共創“基金+產業”新范式
- 慧博科技“短信代投”讓每分錢都炸出訂單,助力商家雙11輕松沖量
- 住酒店還能逛展?住宿業玩起“文旅混搭” 體驗感拉滿
- 從上海,向甘孜,此生必駕318!
- 切屑控制再提高,先進涂層技術護利刃,山特維克可樂滿CoroPak 25.2硬核新品實現鋼與鑄鐵的不間斷精密加工
- 性能續航「大滿配」,一加Ace6打造行業電競新標桿
- 國內外需求分化 銻價降幅收窄
- 中國膠原產業或邁入“三足鼎立”新階段:如鳳凰仿生膠原登頂年度創新獎,與錦波、斐縵等企業共繪膠原高端生物材料新圖景
- 固德威攜手中化揚州打造20MW工商業光伏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