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院士要自律也需他律
2009/12/16 5:30: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院士要自律也需他律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同時印發了《致2009年新當選院士的一封信》和《向新當選院士所在部門和單位的建議》。據工程院介紹,這是增選院士的例行工作,只是今年公之于眾了。這兩封信的內容很重要,可供有志于學術研究者及高校、研究院所共勉。
《致2009年新當選院士的一封信》提出,“院士是最高學術稱號和最高榮譽稱號,也意味著新的責任和使命”。希望院士“以清醒的頭腦面對,謙遜地評價自己,不能盡責的職務不要兼任,特別是負有行政責任的實職更應謹慎”。“院士不是萬事通,應避免參加各種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評審、鑒定、咨詢等活動,要拒絕為商業性廣告造勢”。在《向新當選院士所在部門和單位的建議》中提出,“院士仍然是本單位的普通一員,希望你們在繼續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的同時,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嚴格要求,對他們的不足也能及時提醒與幫助”。
在新院士當選的時候發出這兩封信很有必要,我們國家引入院士制度的時間還不長,制度還需要健全,相應的文化形成也需要很長時間。我聽朋友講,她帶隊出國參加奧林匹克科技競賽時看到,午飯時專家與參賽師生一起在現場吃盒飯。組織者指著其中一位長者向她介紹,這位是某項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這種情形給人的感覺是:他們也是普通人,是讓人親近的長者。這些在國內很難做到,倒不是院士要求什么,往往是主辦方早已備好宴席以示尊重。
推崇院士體現我們民族尊重知識、尊重文化的一面,但常常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過猶不及。不排除極少數人打著院士、學者的旗號爭奪資源、牟取名利。對此,院士、學者必須保持警惕。
當追求“實惠”形成一種文化并侵犯到學術領域,蔓延到學者群體的時候,對學者提出自律的要求是必需的,但是糾正風氣還要從改革制度、變革體制入手,轉變機制,引入、建立新的先進文化。院士制度是建設健康學術力量之基石,必要條件是學者自律、負責,充分條件則是有錯必糾的制度和堅持真理、客觀公正的科學道德風尚。端正學風任重道遠,要從院士做起,從大學做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一項教育惠農的好政策
- 下一篇:“有教無類”的思想不能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