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店不會被電商所替代的5大理由分析
2015/1/21 8:32:4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關村e世界一層關了,又一個實體店倒下了。互聯網已經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的電商,越來越多的電商在互聯網線上經營之中打的“焦頭爛額”,整個市場的大蛋糕看似已經被蠶食殆盡。在所有商品都可以在網上實現購買的時候,線下商店真的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嗎?其實線下實體店有5個不可被替代的理由。
1.線下商店開到線上,重的是體驗
拿團購來說,根據專業團購導航網站團800的統計,2014年上半年國內網絡團購累計成交額雖然達到294.3億元,創下半年度最好成績,但團購網站數量已銳減至176家,相比2011年高峰時的5058家,存活率僅為3.5%。
而團購衰落的原因就是體驗不夠好。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的上半年團購監測數據,虛假團購、退款問題、團購欺詐、霸王條款等問題成為網絡團購的熱點。
2.大數據只有在線下才能形成閉環
O2O總是在強調一個詞“閉環”,因為O2O其實是把線下的店開到線上去了。線下的實體店同時是O2O背后數據的節點,因為線上商城中,很多用戶都不會愿意把自己的詳細信息在注冊時就填寫完整遞交給網站,線上采集到的數據量是非常有限的;而線下就不一樣了,商家很容易收集到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用戶的喜好、家庭狀況甚至用戶的人脈等。通過線下的實體店鋪,可以把每一位客戶背后的數據資源挖掘到最深——再把這些數據返回到線上,通過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線上體驗,這就完成了在數據層面的O2O閉環。
所以商家如果只是想在熱潮中撈一筆就跑,O2O自然會加速商家的死亡,O2O網站也得在潮水退去后痛定思痛,尋找突圍和轉型。
3.外國品牌純粹依賴電商,很難打出一片天
九哥之前扒過,外國人來中國做電商就吃了沒實體店的虧。而國內的跨境電商做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4.“中國制造”到線上,更難辨真偽
正是因為“中國制造”太過深入人心,所以對出口和“國內海淘”都存在一份風險。
一份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世界消費者對“中國制造”還是以廉價為基因。跨境電商只是為優秀出口制造業插上騰飛的翅膀。那些以為一旦搭上跨境電商這班車,產品就可以暢銷五湖四海的出口制造企業,還是得琢磨自己的產品是不是過硬才行。
而在浙江義烏、廣州地下工廠,都有專門生產知名品牌高精仿貨的工廠,通過中國郵政快遞發往歐美國家,再通過國內跨境購物網站、微信代購、淘寶代購、微博代購等形式發往國內的假冒品牌產品,是海淘網站不可避免的一大硬傷。被買家稱為“換湯不換藥”。
5.自貿區開放后電商將要落地實體店
上海自貿區掛牌后,B2C跨境電商已成為各大電商巨頭的必爭之地。而新獲批的廣州南沙自貿區也在官方微博“廣州南沙發布”宣布電商實體店將開張。在廣州港集團董事長陳洪先看來,建立自貿區有助于提振外貿,廣州港作為華南地區外貿基本港和集裝箱干線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如今,借著自貿區的東風,廣州港集團也在實施新布局,擔綱南沙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建設使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