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 二線樓市或迎最大利好
2016/3/2 8:44:4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月29日晚,央行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全面降準的實施,其目的是保持金融體系流2月29日晚,央行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全面降準的實施,其目的是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這是央行2015年以來第6次降準。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測算,本次降準將釋放約七千億元的資金量。
降準對沖流動性緊張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本次降準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據估算,截至昨日,央行逆回購累計未到期余額已升至1.31萬億元,僅本周將有9300億元公開市場操作到期。盡管2月18日,央行曾發布公告宣布延續前期增加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的有關安排,但上周隔夜回購利率仍然一度上漲。
除了緩解春節前投放的逆回購到期、部分銀行補繳存款準備金等因素帶來的流動性緊張,外匯占款的持續下降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不足,也可能是本次全面降準的原因之一。
鄧海清認為,此次降準的原因是銀行間資金面偏緊張、公開市場大量到期、外匯占款大量流出、股市大幅下跌,因此降準“對沖”的成分較大。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表示,從平補外匯占款流失來看,早有降準的必要性。
外匯占款如果增加,則意味著注入流動性,減少則相反。昆侖銀行戰略投資與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李建軍表示,由于去年末和今年初兩個月外匯占款持續下降、且規模較大,基礎貨幣投放出現問題,因此采取降準,但這種效果是中性的,是對沖外匯占款的減少,不會帶來額外的流動性。
配合供給側改革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本次降準呼應了此前央行給出的穩健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
而這次央行也首次提出,本次降準旨在“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對此,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這意味著本次降準將配合供給側改革的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避免流動性緊張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李建軍認為,今年宏觀經濟層面的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去產能、實現供給側改革。而這需要央行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在流動性方面的支持。
■預期
“年內至少3次降準”
多位專家及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本次降準釋放的資金量僅起一個對沖作用,但背后的寬松意義明顯。
中金證券債券分析師陳健恒認為,自去年10月份以來,央行再無雙降的舉動,即使在春節前后資金面最容易緊張的局面下,也只是通過公開市場和MLF等工具投放資金。央行此時的降準舉動將市場的寬松預期重新拉了回來。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本次降準標志著寬松政策已經重回視野,預計年內仍有3次以上降準,且理論上降息不會太遠。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認為,考慮到外匯占款下降仍是常態,為保持貨幣真正寬松,社會融資成本真正下降,貨幣寬松力度還需加大。未來將全年降準5次,降息1至2次。整體上,2016年中國經濟將呈寬貨幣、弱經濟格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