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云對話小扎:機器不會比人類明智
2016/3/20 8:37:4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3月19日上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和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中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進行了一次跨國對話,對話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
3月19日上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和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中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進行了一次跨國對話,對話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主持。在對話中,兩人從最近的圍棋人機大戰,談到了VR、技術的影響、創業建議等話題,并從商業角度談論了中西文化差異。
在AlphaGo戰勝李世石的問題上,馬云認為不必擔心機器戰勝人類,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機器會比人類更強大,但不會比人類更明智。”
雖然被技術出身的扎克伯格稱贊“眼光長遠”,馬云表示自己不是工程師,“很多技術都不太懂”,他所關注的,是怎樣讓生活更方便一些。對于未來的技術發展,他說,“接下來的三四十年,我覺得技術在人體科學方面會有更大的突破。在過去300年里,人們對太空了解越來越多,但對自身知之甚少,接下來三四十年,人類會更好地了解自己。”
而在中西文化差異上,馬云認為在西方文化中,大家總是在尋找競爭對手,而中國文化是在研究與自然達成和諧,不像西方文化那么具有競爭性。中西方的文化和宗教,應該以尊重和欣賞的態度觀相互學習、相互協作。
當然,馬云和扎克伯格對創業者給出了相當一致的建議:不要為了錢去做,要為了夢想。
以下為馬云和扎克伯格對話實錄:
主持人:現在我們會議開始。我是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我來主持今天我們這一單元的討論。我們這場的主題是創新,聚焦于作為經濟發展推動力的互聯網,我們非常幸運有兩位嘉賓今天在場對話,一位來自美國,一位來自中國。如果說全球任何地方舉辦一個最高層次的這個主題的論壇,他們最想邀請的人物,我想就應該他們兩位。
讓我們歡迎阿里巴巴的馬云和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中文名字叫做小扎。
首先我們請他們二位各自做一個非常簡短的開場白,小扎,你先請。
馬克·扎克伯格:非常高興來到中國發展論壇,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我非常敬佩,今天和馬云討論創新,我也非常興奮,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點,我還在努力的學習中文,但是,我的中文很糟糕。所以,我要請馬云和我今天用英文,希望大家諒解。感謝各位。很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討論。
錢穎一:馬云。
馬云:我覺得小扎的中文比我們很多中國人講的帶口音的中文很容易聽懂,至少很認真,我們在廣州、溫州也好,很多人講普通話確實聽不太懂,我的英文也很好,我是自學的英文,我的英文里面有很多的語法錯誤,是因為自己開始自學的,我沒有在美國,在海外讀過書,所以學習語言本身是對另外一種文化的熱愛。我和小扎在九年前,還是十前年在達沃斯的晚上認識,那天晚上我們兩個人被邀請到達沃斯的技術的頂級人才的論壇,我對技術一竊不通,把我邀請進去了,沒有人知道我是誰,也沒有人知道小扎是誰,我們兩個人在門口聊了大概三十分鐘。當時我不知道Facebook是什么,他也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但是其他的幾十個人都是大佬,都是名氣很大的技術頂尖高手。所以我們兩個人就聊了一會天,我覺得他很有意思,那個時候他中文還沒有學,可能還不太好。我說如果有一天你到中國的話,給我電話,我也許可以幫點忙。結果在三四年以前,他突然有一天給我打了一個電話,他說我是馬克·扎克伯格,你還記得不記得八九年以前你的承諾,我說當然我記得。后來有一次我去Facebook,我發現他已經開始學中文,我覺得特別有意思,我跟他的管理團隊講一通我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他們的團隊都在笑。我說你們在笑什么,他說你和扎克伯格講話很像。
所以那個時候我感覺馬克·扎克伯格講的很多觀點,和我的很多觀點都是挺像的,其實大家發現,他從來沒有在中國讀過書,他是在美國自學的中文,我從來沒有在西方讀過書,但是我是在中國自學的英文,所以我們兩個人都是對東西方文化特別感興趣。正因為我覺得Facebook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家公司,阿里巴巴這家公司在中國人看來很帶有西方,但是在西方人看來我們卻很東方。但是我自己覺得,我從Facebook身上我看到了東西方的結合,很多人也在我們身上看到了東西方文化的結合。東西方一直在競爭,到底東方會贏,還是西方會贏。我至個人認為,只有把握好東西方切合的人才會贏,所以我從小扎身上看到了兩種文化試圖結合起來的很了不起的東西,謝謝小扎邀請我在這里跟大家吹吹牛,侃侃。
錢穎一:下面我們聽聽這兩位互聯網的著名人士的對話。
好,那我們在十三五計劃中,在上周通過,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創新,我首先問馬克·扎克伯格一個問題,到底在你看來什么是創新。
馬克·扎克伯格:其實你要看五到十年的時間的跨度,你看到底有什么樣的問題,那么你在這個長期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這就是創新,如果說現在有一個問題的話,我覺得你現在做的可能就不是創新,如果你做的是要解決五到十年以后的問題的話,那就是創新。所以對公司來講,他們應該關注的是長期的一些問題。那么這就是創新的本質。
在Facebook,我們幾年前慶祝了我們成立十周年,與此同時,我們整個Facebook的用戶群已經超過了十億,那個時候我們就說,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十年解決世界上一些什么問題呢?因為有一些事可以在一到兩年就可以做的,比如說像產品的開發。但是要解決真正的大問題,我們需要看一個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那么我們認為有三個最根本的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是把這個互聯網推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現在我們一共全球有七十億的人口,大概四十億人口是不能上網的,所以他們不能得到同樣的教育的機會,或者是說就業的機會,或者是說他們的,其他的我們非常習慣使用的一些工具。我覺得這個在十年內,我們可以解決。
第二個問題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這個技術領域,是現在我們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研究的。那么最近我們看到了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們的AlphaGo和世界的圍棋大師的比賽確實凸顯了圍棋智能的里程碑,我們怎么樣處理世界,怎么樣理解感覺,比如說視覺、聽覺、或者是語言能力。五到十年的時候,我們可以取得很大的進步,不是說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但是在十年內他們可以取得巨大的進步。
第三個方面我們要建立一個巨大的計算平臺,這個計算平臺可能是基于視覺和虛擬現實的,如果我們看看現在的計算平臺,大概每到五年,十年的話就會有一個新的計算平臺,比如說最早的大型計算機,可能跟房間差不多那么大,而且非常的昂貴,那么后來我們有了個人電腦,個人電腦還是比較復雜,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在辦公室使用電腦。
現在我們有手提電腦和智能手機,這是人人都有的。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新的計算平臺,那么在未來的五年,可能會是一種更加自然,更加浸入式的環境和計算的平臺,我覺得這就是虛擬現實輔助的計算機。
那么,我覺得這可能是在未來五到十年的最重要的計算平臺。
另外,我們再看五到十年后到底有什么樣的問題呢?我覺得這就是創新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長期的而不是短期的挑戰。
主持人:好,我想再補充幾個問題,就在上一周,人工智能確實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AlphaGo戰勝了人類的棋手,四比一,實際上圍棋起源于中國,在中國非常流行。我不知道馬云先生對人工智能有什么樣的評價,
馬云:我同意扎克伯格說的,創新就是使用獨特,高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我自己不是工程師,也不是搞技術的,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技術有一點點害怕。
但是,我相信我們需要用技術來解決問題。就在上周,很多的人都感到非常的擔憂,就是說這個機器已經打敗了人類,那么人類到底未來怎么辦?我認為當電腦發明出來的第一天,人類就應該意識到,如果人們想跟電腦來競爭誰會更聰明,人類就該放棄了。我認為機器會比人類更強大,機器會比人類更聰明,但是機器永遠不會像人類那樣有智慧。
比如下棋,我下圍棋下得不好,但是我喜歡下,下棋好玩的地方,在于能看到你的對手犯錯誤,當你看到對手犯錯時,就算你輸了,你也覺得很開心。但是你和機器下的話,那個機器從來不會犯錯誤,一點都不好玩。
如果說你們兩個人來對壘的時候,比方說你和機器去打拳擊的話,你肯定打不過它的,300年前在歐洲發明了機器人。大家就應該意識到機器永遠比人要強大的,在200年前的時候,人們就應該意識到到飛機和汽車肯定會比人走得快,那么現在電腦來了,我們應該意識到機器肯定比我們的記的更好,計算得更快,而且不需要休息,所以放棄吧。但是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人類擁有智慧,人類擁有心靈和內心。機器永遠無法享受成功和失敗,對友情,對愛是沒有感覺的。
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害怕機器,我們應該用機器來解決問題,把它用來作為一種創新高效的方式,解決人類問題,用來應對氣候變化,或者是說疾病和貧窮等等。
那我很高興看到人類在技術上,在科技上被機器戰勝。這是沒關系。
馬克·扎克伯格:我大部分是同意的。
我覺得我們常常忽視的一個問題,我們看到的人工智能的新里程碑,當然我們認為AlphaGo和谷歌在技術的進步方面,確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之前在下圍棋的時候,機器是遠遠不能打敗人類的,所以這次它能夠打敗人類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但是我們看人工智能時,我們很多的時候就是說我們會預計它已經達到了足夠的計算智慧,可以解決任何的問題,我們有一個最好的技巧,那就是大規模的模式識別,比如圖像識別,文字識別,聽到聲音以后,我們知道這是什么的文字,或者把一個語言翻譯成另外一個語言,或者是說你看到這個影像,比如說汽車在行駛中能夠看到危險的情況,就可以做出這個自動駕駛的汽車。
最近我剛剛參加了一個人工智能的會議,那就是說有一些人工智能可以拍一些我們皮膚上的傷疤,電腦可以像世界上最好的皮膚學家一樣,判別這個人是不是得了癌癥。這一切都是一種模式識別,也就是說它識別這樣的一些視覺、聽覺、觸覺,不同語言的翻譯。
但是,他最基本的都是來源于一種基礎的技術,也就是說他能夠看到一些數據,然后能夠識別出一些類型或者是說模式。
所以這就僅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比如說我們教一個孩子讀書,比如說我告訴他這是鳥,這是鴨子,這是什么動物,你如果給他很多的例子,他會逐漸知道這是什么東西,這是現在計算機處于的階段。但是真正讓人類非常獨特,并且我們技術還無法到達的,這是我們所稱的常識。也就是說他可以在一個領域學習,然后應用到另外一個領域,用這個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說你造一個電腦,他可以下圍棋,但是不能解決其他領域的問題,所以除非我們能夠做到那一點的話,現在我們離真正的說機器已經超過人類的那天還比較遠。這需要一種非常根本的科技進步,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怎么做。你能夠識別一些模式,而不是說光是下棋,或者是自動駕駛,甚至是預測氣候的變化等等,這些都是AI做出的很大進展,但是我們應該繼續推進這一前沿研究,這個方面我們會繼續研究人工智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取得最大的成就。
馬云:我覺得我們兩個之間的差別,工程師和非工程師,工程師激動于技術本身,而讓我興奮的,是科技怎么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我不是想能夠讀詩或者是記錄很多的文件,這個機器可以幫我做到,我很興奮,不過我對技術并不激動。
主持人:工程師和技術之間有化學反應。剛剛講到了人工智能,另外兩個詞很熱,VR和AR。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他們是相互有關的,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未來,你怎么樣看這兩項技術的演進。
馬克·扎克伯格:我希望可能十到十五年之后,我們的眼鏡,像你帶的近視鏡,我們可以有一個完全沉浸式的體驗,可以看到某一個場景,覺得就在這個場景,可以提供信息,能夠感知周圍的情況,能夠讓你去計劃你的生活和日程,如果要做到這個,需要有一些巨大的科技進步,是需要我們去琢磨的。我們需要都是視覺方面的一些專家,光學的專家,計算機的專家,但是,可以在像這么小的一個眼鏡上可以搭載很多的功能,我覺得我們會實現的,可能希望是十到十五年之內,我們真正實現之后,我們可以讓世界更美好,能夠讓我們一天的日子過得更加的方便。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種Oculus產品,我們月底就要開始發貨,是一個頭戴設備,它還是比較大,比較笨重,不像現在的眼鏡,但是我們的想法是在你的起居室里面坐著,打游戲,或者是看電視可以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感覺你好像把自己陷入了場景里面,感到自己就在另一個地方,已經有一些人在做這種4K的解析圖的圖像,你可以在手持設備上玩非常高逼真的游戲,有很多這樣的環境的技術,來讓人采集一些沖浪的視頻,很快的就能夠模擬各種各樣的場景。
最近我們做的一個演示,這是在我們公司內部,可以用手機跟其他人打乒乓球,實際上另外一個人在另外一個辦公室,感覺你們兩個人面對面打乒乓球,這個乒乓球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功能了,但是它可以來改變整物理環境。現在可能在世界上另外一個地方和他打乒乓球,這個打的環境也是隨意的,不用特制的乒乓室,也不用另外一個人去另外一個地方,這個技術可以改變我們的娛樂和教育,能夠來營造一種我們模擬的環境去讓我們來進行學習。它會非常強大,我覺得接下來幾年,我預見到的是,首先它的應用是在游戲領域,大概是2.5億的游戲人士是打X-box或者是PS,打一些沉浸的游戲,我本人就非常喜歡打游戲,我身邊有很多的游戲熱愛者,可以身臨其境的打游戲,而不是看2D的,如果玩太空游戲或者是格斗游戲,體育游戲,競技游戲,能夠身臨其境的感覺非常好,現在的VR已經在起步,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年推出更加自然的,貼合我們生活的機器的形態,讓我們的信息,讓我們的這種娛樂能夠去貫穿你的一天。
錢穎一:那么2016年會不會成為VR年呢,你和谷歌眼鏡項目在競爭,是吧?
馬克·扎克伯格:2016年會有非常好的消費級VR開始發貨的一年,去年我們和三星聯合發貨,今年也有下一代的產品在發貨,我們叫做OculusRift這樣的一個產品開始發貨,會給我們的消費者帶來非常棒的體驗,里面有內嵌非常強的運算能力,所以能夠來很好的模擬周圍的環境。很難去描述這個感受,你們可能是需要親自去嘗試之后才能去體會,這是我們要發的第二款產品。
這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比如你看智能手機的過程,大家知道2003年智能手機第一次出現,像黑霉、Palm等手機,現在已經有十億個手機在用,這當中經歷了一很大的進步。比如說我們記得有了智能手機以后,五年我們就有了iPhone,有了現在智能手機的應用形態,不像大屏幕和小屏幕的電實際上功能更強大,可能組建更少,我們會在VR上看到類似的事情,五到十年之后我們會覺得這樣的一種VR會成為市場的主流,會有一個重大的進步,但在2016年,我們也希望現在能夠先發一些貨,讓大家能夠去來享受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