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蛋雞養殖行業發展現狀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6/5/29 10:48: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雞蛋生產國,蛋雞養殖產業也是國內畜牧業的主導產業之一。2015年是中國蛋雞行業快速調整的一年,持續的行情低迷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整合的速度。中國是名副其實的雞蛋生產大國,自1985年開始禽蛋產量始終居于世界首位。中國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雞蛋生產國,蛋雞養殖產業也是國內畜牧業的主導產業之一。2015年是中國蛋雞行業快速調整的一年,持續的行情低迷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整合的速度。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雞蛋生產大國,自1985年開始禽蛋產量始終居于世界首位。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蛋雞行業已基本完成了良種化、專業化、設施化和市場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業內分工體系。雖然中國蛋雞生產總量規模較大,但長期以來養殖方式以萬只以下的中小規模養殖為主,“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特征突出。在規模分散的產業發展模式下,蛋雞養殖生產行為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較低的準入和退出門檻一方面使產業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但同時也加劇了市場供給的波動性。
一、中國蛋雞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蛋雞養殖生產現狀。
顯示:中國蛋雞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現已逐步進入自我整合階段。中國蛋雞產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1985年中國雞蛋產量達到427.8萬t,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隨后10年持續快速增長,截至1996年中國雞蛋產量超過1 500萬t,占世界雞蛋總產量的比重為35%左右。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雞蛋產量進入平穩增長階段。目前中國雞蛋產量達到2 450萬t左右,約為美國產量的4.5倍、印度產量的7倍左右,占世界雞蛋總產量的比重約為40%。
中國雞蛋產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源于其背后的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產能的支持。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禽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底中國祖代雞場20家左右,平均存欄48.2萬套左右,年可供父母代能力超過2 000萬套;父母代雞場1 000家左右,場均規模2萬套,總飼養能力2 000萬套,年可供商品代蛋雞20億只;目前中國商品代蛋雞存欄約14.5億只,其中產蛋雞11億只左右。三代雞場的產能指標均居于世界首位。
2002年以后,高速發展的蛋雞產業逐漸進入了一個業內自我整合階段,飼養品種、雛雞質量、飼養規模、營銷手段、行業自律、政府政策等各方面都在逐漸發生變化,特別是連續幾年的“禽流感”事件,更加快了行業的整合。據調研,中國蛋雞養殖仍以中小規模養殖場/戶為主,但規模化發展趨勢已愈加明顯。調研結果顯示:專業化家庭養殖和中小規模養殖是目前中國蛋雞養殖的主要形式;養殖規模越大,專業養殖和有執照養殖場/戶所占比例越高,設有飼料加工、雞糞處理區域的比例越高;階梯籠養、乳頭飲水器飲水、人工喂料、人工集蛋、深埋死雞在不同養殖規模中所占比例均很高。
2、消費現狀。
雞蛋是一種廉價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城鄉居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中國城鄉居民的雞蛋消費主要以鮮蛋消費為主。目前中國雞蛋產量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家庭人均蛋品消費量亦有明顯增加。雞蛋出口及儲運損失占總產量的比例在10%左右,其中儲運損失約占4%,出口約占4%,加工等其他用途約占2%。以當前中國雞蛋產量和人口比例計算,人均雞蛋占有量約為16 kg。換言之,中國以占世界21%左右的人口,生產并消費世界40%左右的雞蛋,人均雞蛋消費水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另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未包括戶外消費),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購買鮮蛋的數量為10.5 kg,農村居民家庭人均蛋品消費量為5.9 kg,城鎮居民的蛋品平均消費量約為農村居民蛋品平均消費量的2倍。然而,從消費變化趨勢來看,城鎮居民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家庭雞蛋平均消費量基本保持在人均10 kg左右的水平,沒有大的變化;而農村居民的雞蛋消費量則保持穩定的線性增長態勢。
據相關部門統計,中國禽蛋工業消費、家庭消費和戶外消費分別占國內禽蛋消費的19.50%、52.76%和27.74%。戶外消費主要指集團消費(機關、企業、學校)和餐飲業消費情況。近年來中央八項規定實施,餐飲業受到一定影響,使戶外消費額減少60%,假設集團消費和餐飲消費各占50%,在集團消費不變的情況下,餐飲業的雞蛋減少消費8.3%。
二、中國蛋雞產業狀況
2013年“H7N9”事件的沖擊,使2014年產蛋雞存欄下降,雞蛋產量下降5%左右,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綜合蛋雞產業監測數據,2014年蛋雞生產效益良好,雞蛋和淘汰雞價格處于歷史高水平;淘汰雞數量大幅減少,與2013相比減少了約1/4;雞蛋生產成本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經過對企業、市場調研和分析,一般認為蛋雞養殖業的效益起落周期為3~4年。根據監測數據,2007年、2011年、2014年養殖效益較好,2009年、2012年養殖效益較差,預計2015年蛋雞養殖效益將下降。
1、蛋雞存欄(生產)。
根據農業部定點監測數據,中國蛋雞養殖量從2012開始一直處于下降狀態,2014年4—5月達到低谷,而后逐漸恢復至2014年初水平。
蛋雞存欄結構方面,2014年全年新增雛雞較2013年減少5.7%左右,其中1—7月份新增雛雞同比一直減少;8—12月份同比持續增加,尤其11、12月份,新增雛雞數達到近5年較高水平,這也間接凸顯了中國2014年高峰期產蛋雞存欄量的不足。新增雛雞變動趨勢接近前4年平均值,預計2015年1月新增雛雞數仍會保持現有水平。分析認為,2014年1—4月份由于擔心禽流感疫情,養殖戶的自信心受到嚴重影響,雞蛋價格和蛋雞結構的調整促成進雛時間的規律變化。由于受到疫情影響,1月份和2月份淘汰雞數量較多,而后隨著疫情減少、雞蛋價格回升,3—8月份淘汰雞數量逐漸減少,雖然9月和10月淘汰數出現短暫增加,但11月和12月連續兩月的下降讓淘汰雞數量回到了9月增加前的水平。一方面,蛋價較高使產蛋雞飼養期延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后備雞的不足。
雞蛋產量方面,據農業部定點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只雞平均單產處于較高水平,反映出蛋雞飼養效率較高;雞蛋總產量全年呈現“U”型特征,以4月為分界點,前降后升;由于產蛋雞存欄量相對穩定,總產量波動幅度不大。
從全國范圍看,蛋雞產業2013—2014年有以下主要變化:第一,大規模飼養場的比例在上升,飼養的產蛋雞總量占比在8.2%左右(5萬只以上),這部分養殖量一般不會因為蛋價等因素發生變化,基本保持全年均衡生產,而且處于高生產率狀態;第二,大規模飼養場的建設速度2014年以總產量0.5%的比例增加;第三,種蛋轉為食品蛋銷售數量同比增加1.3%。由于蛋種雞數量的增加以及白羽肉雞大批量引種,種雞的產能嚴重過剩,據調查,用于孵化雛雞的種蛋轉為食品蛋銷售比例達到30%以上。蛋種雞父母代、白羽肉雞父母代和黃羽肉雞父母代合計數量大約9 000萬只,按只雞平均產蛋12 kg計算,合計轉為商品雞蛋約30萬t,占雞蛋總產量2 400萬t的1.3%。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近年來蛋種雞產能一直處于過剩狀態,祖代種雞存欄數量嚴重高于實際需要量。祖代蛋種雞由于存欄數量大,嚴重超過需要,部分品種的產能利用率極低,持續的低迷會導致個別品種減欄。父母代種雞雖然大都盈利,但利潤比較低,勉強維持。商品代蛋雞階段利潤較好,仍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各個企業都在積極布局。
2、雞蛋價格及淘汰雞價格變化(市場)。
2014年中國蛋雞產業經受了年初流感疫情的困擾及行情低迷態勢,從第二季度開始行情回暖,雞蛋價格不斷攀升并維持在歷史高位水平;全年總體上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與以往慣例不同,2014年初春節節日效應拉動并不明顯,整個一季度雞蛋價格為小幅漲跌,養殖盈利基本處于保本狀態。由于2012—2013年蛋雞存欄的持續下降,導致雞蛋上市量的明顯減少,從而觸動了2014年4、5月份雞蛋價格的大幅度提升,加上端午節的節日效應,使5月份的雞蛋價格提升更加明顯,節日過后的6月份雞蛋價格小幅下跌,新增雛雞數量因季節規律也小幅減少。但隨后由于中秋、國慶雙節的提振效應,雞蛋價格再創歷史同期新高,隨后價格持續小幅回落,但仍維持在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2014年份淘汰雞價格整體呈增長趨勢,4月份以來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其增長幅度高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水平,尤其是11、12月份淘汰雞價格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但仍低于2011年同期水平,12月份淘汰雞價格為2008年以來同期淘汰雞價格的最高值。2014年只雞盈利水平為監測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三、蛋雞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中國蛋雞業正在走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生態化發展之路。
產區分化,區域化、本地化繼續深化
商品蛋雞養殖格局也一直在發生變化,傳統主產區養殖總量在不斷減少的同時,規模有所提高;非傳統主產區總量和規模都在大幅提高。規模養殖量在50萬只以上的養殖在全國各個區域均有出現。福建省前幾年開始試點全省宏觀規劃、區域限制養殖量的效果比較明顯,區域化、本地化的養殖效率和效益都有所提高。未來明顯的產銷區的界限將不斷弱化,像東三省、河北、山東和河南等傳統主產區的供應能力和半徑也將不斷地減少,傳統主產區、非主產區都將以本地化為主,將形成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主銷區為核心的養殖布局,銷區在整個雞蛋流通和價格上的風向標作用將會更明顯。
2、產業鏈競爭的局面越來越明顯
近年來,以前專業生產種雞的企業開始往下延伸,打造自己的品牌蛋,通過多種方式拓展品牌雞蛋市場,而有些商品蛋雞生產企業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 也開始向上延伸,進入種雞行業。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公司提出的蛋雞云養殖模式,旨在打造蛋雞行業的公司加農戶模式,同時內部形成從祖代種雞養殖到生產資料提供、雞蛋回收的閉環模式。以前主要是做飼料銷售的北農大集團和北京偉嘉集團也開始介入雞蛋回收,將服務進一步延伸。未來行業商品蛋雞的競爭會是以集團化為核心的整個產業鏈的競爭。
金融資本將對行業發揮作用
蛋雞保險能夠為蛋雞行業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融資租賃能夠提升設備的現代化;雞蛋期貨能幫助蛋雞企業規避一定的市場風險。
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限制
隨著食品安全檢測越來越嚴格,抗生素的危害為大眾所認知,品牌雞蛋會受到更嚴格的監控,抗生素的使用也會受到更嚴格的限制。
3、適度規模化發展將成為主流,“四化”水平將不斷提升
現在,各大型種雞生產企業和商品代生產企業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布局,每個養殖點種雞的飼養量不會超過50萬套,商品代的飼養量也保持在每個獨立場區在50萬只左右,每個場與場之間至少保證10公里以上的安全距離,這樣即可以保證運輸的半徑,同時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和其他風險的控制,因此,未來這種分區域適度規模的生產模式將成為主流。未來5~10年中國蛋雞養殖存欄3萬~5萬只雞養雞場將成為未來雞蛋來源的主要提供者。
隨著國內設備制造業的發展,以及近兩年世界各國的養殖設備進入中國,養殖設備在整個養殖環節的相對投入不斷地在降低,使得自動化雞舍在全國各地大范圍的普及。加之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的不斷增加,養殖戶都在積極地向適度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養殖方向發展。“人管機器,機器養雞”將越來越普遍,未來智能化必然成為行業的選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