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2017/12/7 14:42: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汽車零部件行業作為汽車整車行業的上游,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汽車制造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也是其零部件產業水平的競爭。我國的汽車零部件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還存在不小差距,但是伴隨國內汽車工業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們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取得了重大進汽車零部件行業作為汽車整車行業的上游,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汽車制造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也是其零部件產業水平的競爭。我國的汽車零部件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還存在不小差距,但是伴隨國內汽車工業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們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取得了重大進步,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的生產配套基地。我國零部件產業的營業收入從 2000年的 591.66 億元上升到 2015 年的 12694.99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 22.68 %;利潤總額從2000年的 39.73 億元上升到 2015 年的 902.68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 23.15 %;研發投入從 2000年的 15.52 億元上升到 2015 年的 271.99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 21.03 %;研發人員數量從2001 年的 1.69 萬人上升到 2015 年的 14.39 萬人,年均復合增速 15.3 %。
營業收入增長情況與同比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利潤總額增長情況與同比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研發費用投入情況與同比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研發人員人數情況與同比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與同比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與同比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汽車零部件按照功能可細分動力總成、底盤、電氣設備、內外飾、車身五大系統。零部件廠商與整車廠一般采取逐級供應的方式進行配套,一級供應商為整車廠商配套,二、三級供應商為一級供應商配套 。一級供應商主要供應系統總成或模塊化零部件,如發動機總成、變速器總成、座椅系統等,可能是整車廠商的子公司或參股公司,如華域汽車、東風科技,也可能是獨立供應商,如云內動力、京威股份,二、三級供應商主要為一級供應商配套單個產品,如變速器齒輪等,一般都是獨立供應商,如精鍛科技、托普集團等。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在各個子行業里面涌現出了一批優質企業,不僅在國內成為各自領域的領頭羊,也逐步將業務拓展到海外市場,其國外收入占比逐年提高,充分展現了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例如動力總成系統中的濰柴動力,精鍛科技;底盤系統中的托普集團;電器設備中的均勝電子;內外飾系統中的福耀玻璃,岱美股份等。
汽車零部件行業配套體系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集群發展非常明顯,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伴隨著整車企業一起發展,已經形成了六大專業化生產集群。它們分別是: 東北汽車產業集群、環渤海產業集群、長三角產業集群、西南汽車產業集群、中部汽車產業集群、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多是以整車廠為依托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每個產業集群都有自己的核心企業及配套的相關產業。除以整車廠為依托發展成的專業化產業集群外,我國還有一大批活躍在汽車后市場和出口市場的零部件產業,它們都是當地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擁有區域規模大生產的特點,并形成了區域范圍內的零部件產業集群,擁有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江浙一帶,山東、河北、河南,福建、安徽這些區域都是活躍在汽車后市場和出口市場的區域規模大生產零部件產業集群的代表。零部件產業集群式發展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汽車工業分區域銷售產值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國內零部件企業在產品布局,合作規劃等方面與國外先進零部件企業還存在不小差距,強項產品還基本處在輪轂、內外飾等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上,而技術含量和利潤較高的動力總成核心零配件上,國內企業才開始取得突破,在技術含量更高的電子電器控制系統方面,還基本被外資把控。由于國內整車企業還是以合資為主,本土整車企業勢力相對較弱,導致零部件配套過程被合資方掌控,整車中方較難掌握核心技術、缺少話語權自然導致外方優先選擇配套供應商的局面;此外,自主零部件企業研發實力較弱,缺乏技術前瞻性和有效的產品規劃;最后,大多數本土零部件企業的內部管理與國外優秀企業相比,在戰略制定、精益生產、精益物流、質量管理等方面仍然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