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緩解“里程焦慮”!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將“三年倍增”
2025/10/24 15:01:49 來源:新華社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緩解“里程焦慮”出實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近日印發《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到2027年底,實現充電服務能緩解“里程焦慮”出實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近日印發《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到2027年底,實現充電服務能力的翻倍增長。
“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截至2025年9月底,全國充電設施數量已達1806.3萬個,每5輛車就有2個充電樁;高速公路服務區建成充電設施超6萬個,跨省出行“說走就走”。
但也要看到,公共充電網絡布局不均衡、設施功能結構待優化等問題仍然存在。聚焦充電網絡變得更大、“織”得更密,行動方案作出新部署。
首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三年倍增”是數量上的“倍增”:直擊“人等樁”“人找樁”痛點,到2027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提供超3億千瓦的公共充電容量,滿足超過8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也是空間布局上的增加:回家充電更省心,“新建居住區要按規定在固定車位全部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滿足直接裝表接電要求”;春節返鄉充電不再難,“在尚未建設公共充電站的鄉鎮行政區至少新增1.4萬個直流充電槍”“實現農村地區公共充電設施全面覆蓋”。
其次,還要讓充電設施“更好用”——
行動方案中,“大功率”多次出現,“全國城市新增160萬個直流充電槍,其中包括10萬個大功率充電槍”“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新建改建4萬個60千瓦以上‘超快結合’充電槍,鼓勵建設大功率充電設施”。
“目前我國公共充電設施平均功率僅45.5千瓦,尚不能有效滿足節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熱點地區等快速補能場景的充電需求。”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說,行動方案明確在重點城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加快大功率充電設施規劃建設,進一步優化設施功能結構。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表示,大功率充電設施是指單槍充電功率達到250千瓦以上的直流充電設施。“對車主來說,未來出行將體驗到更豐富便捷、適應各種場景需求的補能方式,滿足差異化充電需求。”
從城市到鄉村,從高速公路到居民小區,我國充電設施逐漸從“中心”向“全域”覆蓋,在便利電動汽車出行的同時,一個個充電樁不只是孤立的電力出口,更成為能量雙向流動的“神經末梢”,為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提供深厚的分布式支撐。
車網互動讓電動汽車化身“移動充電寶”,通過充換電設施與電網相連,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充電“囤電”,在用電高峰時或有需要時向電網反向送電,助力“削峰填谷”,緩解電網集中供電壓力。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范圍有效擴大,新增雙向充放電(V2G)設施超5000個,反向放電量超2000萬千瓦時。
過去,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等因素推動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未來,供給體系的完善將帶來更大市場機遇。據初步測算,行動方案的實施將拉動充電設施設備制造和建設投資2000億元以上。
小小充電樁,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民生,一張覆蓋城鄉、智慧互聯的能源網絡漸漸鋪開,為百姓綠色出行“續航”,為創新產業生態蓄力。(記者 王悅陽、唐詩凝)
轉自:新華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