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推動算法學習熱潮 大一新生備戰藍橋杯大賽
2025/10/26 10:09:19 來源:人民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大一學生宋浩然自小學階段便接觸編程,六年級時便斬獲藍橋杯青少組全國總決賽第一名。他表示,中小學階段參加藍橋杯大賽的經歷為他奠定了算法競賽的信心基礎。此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大一學生宋浩然自小學階段便接觸編程,六年級時便斬獲藍橋杯青少組全國總決賽第一名。他表示,中小學階段參加藍橋杯大賽的經歷為他奠定了算法競賽的信心基礎。此后他專注信息學競賽,高二時入選國家集訓隊并保送清華姚班。宋浩然說:“藍橋杯大賽是我算法之路的起點,目前我正在開展人工智能及交叉學科的科研學習。”
藍橋杯全國大學生軟件和信息技術大賽(原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自2009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六屆,其軟件類競賽以算法和數據結構為核心內容,是國內規模比較大、影響力比較廣的算法競賽之一。近年來,針對新生設立的專項賽事有效激發了大一學生的算法興趣,也為他們提供了競賽實踐平臺。
2025年藍橋杯首期新生賽于9月12日啟動,吸引800余所高校的2.4萬名大一新生報名。鄭州輕工業大學軟件學院大一新生孫瑜含說:“我通過自學和刷題積累算法知識,這是首次參賽,非常期待檢驗學習成果并體驗競賽氛圍!
在程序設計領域,算法作為核心環節,能系統性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長春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機器人工程專業大一新生謝國釗在初高中階段曾連續五屆參加藍橋杯大賽。他坦言:“備賽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機器人背后的控制與決策都離不開算法支撐,這更堅定了我選擇機器人工程專業的決心。”入學后,他第一時間報名藍橋杯新生賽,期待與優秀學子同臺交流、拓展視野。
為助力新生完成從高中“被動接收”到大學“主動探索”的學習模式轉變,各地高校積極開展競賽指導與培訓。成都工業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為新生配備專業導師,提供課程選擇與學習方法的個性化指導;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開設專業導論課,由資深教授系統講解專業發展、前沿方向及職業路徑,并邀請企業專家和優秀校友進校分享經驗。
深圳大學李雄軍老師指出,大一新生參與藍橋杯等大賽能更快融入大學生活,加入跨院系競賽團隊,拓寬思維視野,實現快速成長。據統計,該校新生參賽人數顯著增加,近兩屆國賽中大一選手占比從10%提升至20%。
藍橋杯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往屆競賽主力為大二、大三學生,而近幾屆大一新生比例明顯提高,這得益于青少年編程教育的普及。第十六屆大賽中,多名大一新生在省賽、國賽中獲獎,多個賽道的一等獎、第一名均由首次參賽的新生摘得,展現出高水平的競賽能力。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老師鄒會來表示,學校從入學起便發掘有算法潛質的學生,通過競賽推動專業鉆研,形成“以點帶面”的良性氛圍,提升育人質量。
除競賽外,高校還通過實踐平臺拓展學生成長路徑。天津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設立“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協會”,組織算法培訓、沙龍及競賽,成立社區化學習小組,鼓勵跨年級協作;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十余個學生科技社團,新生在師生指導下參與項目實踐,提升動手能力;鄭州輕工業大學大一新生盧富濤對學校創新實驗室及“蒼穹外賣”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認為這些實踐機會能推動學習進步。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大一新生陳家輝說:“藍橋杯大賽培養的算法開發與數據處理能力,是國防信息技術的基礎。我計劃持續參賽并開展項目,未來攻讀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為國防科技事業貢獻力量!
目前,第十七屆藍橋杯大賽已正式啟動。本屆大賽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指導,將引入更豐富的企業資源與專家資源。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各行業的背景下,藍橋杯在軟件賽、電子賽、設計賽、數字科技創新賽等賽項中均融入人工智能內容,從硬件設計、大模型智能體搭建到AIGC應用等維度,引導不同專業學生在AI領域探索創新。
轉自:人民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