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造太陽”發現新的高能量約束模式
2023/1/8 12:49:1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華社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陳諾)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核聚變大科學團隊利用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新華社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陳諾)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核聚變大科學團隊利用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發現并證明了一種新的高能量約束模式,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和未來聚變堆運行具有重要意義。1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核聚變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近乎取之不竭,且排放無污染,被視為人類“終極能源”。未來要實現聚變能發電,必須要解決高性能等離子體穩態運行這一關鍵科學問題。近年來,中國的EAST先后實現“1.2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101秒”“近7000萬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1056秒”等創造世界紀錄的重大突破。
近期,等離子體所核聚變大科學團隊發現并證明了一種新的高能量約束模式,這種先進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能量約束效率,并實現了芯部高能量約束與邊界低能量損失的兼容,保證了長時間尺度上的高能量約束等離子體運行。這種新的穩態高能量約束模式,對于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和未來聚變堆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把核聚變反應比喻成一道閃電,那么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一道道閃電收集在‘磁籠子’里,聚集更高的能量,然后長時間持續地向外穩定輸出這些能量,為人類所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云濤說,新發現的高能量約束模式將能“聚集更多的閃電”,不損壞“磁籠子”,并長時間保持穩定運行。
《科學·進展》審稿人認為,此項研究成果對核聚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聚變研究界是“一個重大進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什么值得買”發布“雙11”興趣消費趨勢洞察報告:興趣驅動五大圈層重塑消費新生態
- 平安理財榮膺“金鼎獎”兩項大獎 年度競爭力理財產品備受關注
- 從本土標桿到國際視野:鴻鵠中國APEC歸來,以全球經驗賦能地產新周期
- 全固態電池量產“加速器”!Quintus新一代溫等靜壓機正式發布,支持全固態電池中試生產
- 健康需求升級驅動食品安全升級,芬蘭無抗肉品牌 Atria 阿特睿憑北歐嚴苛標準與全程溯源系統筑牢肉類安全防線
- 雙碳認證加冕,智木藝墅啟新!千年舟以木為媒,鑄就綠色未來
- 阿爾法蛋的“1024體驗日”:學習、創造與溫暖陪伴
- 氧化鋁供需格局維持寬松 價格以低位震蕩為主
- 海南首店!格蘭云天沛芮酒店海口試營業 打造江東新區度假新地標
- 銅價或以高位震蕩格局為主


